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 找一位具道德且專業的顧問 》



最近又有些客戶問我「高利息(月息高達3%以上)」的金融相關商品可不可以投資?讓我聯想到三十多年前的鴻源沈長聲等人的吸金案,還有近幾年的馬勝集團⋯⋯等事件。


我的回答都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真有那麼「好」的商品,那富蘭克林基金、摩根基金、富達基金⋯⋯⋯等基金公司還有得混嗎」?

偏偏客戶總是聽不進去,都會說他們朋友同事或是兄弟姊妹已經領到半年以上的利息,應該沒有騙人才對⋯⋯等充滿信心的相關話語,接著說他們自己會小心。

當他們這麼回答的時候,我心裡就已經有底了,「有問我等於沒問我」。

最後的結果,常常是在過了一大段時間被「電」到血本無歸,慘痛教訓後才「醒悟」。



除了那些「高報酬」的金融騙術之外,我們也來聊聊目前金融公司現況:


「銀行」:當你進到銀行辦理存款或是其他各項業務時,具有多張金融相關證照的理專走過來推薦琳瑯滿目的理財商品給你,他們真的都了解這些商品的風險與特性嗎?

大部分有業績壓力的理專真的是在為你的資產做一個較佳的配置嗎?



「保險」:你的保險業務員常會幫你挑選和介紹一些「適合你」的保險商品,而保險商品種類很多,有壽險、醫療險、儲蓄險、投資型保單、年金險、失能險、長照險、殘扶險⋯⋯等各式各樣的商品,他們真的都了解每項保險商品的特色、理賠條件、理賠範圍⋯⋯等?真的適合現階段的你嗎?還是只是為了自己業績壓力而強力推薦商品給你呢?

也難怪經常聽到一旦有需要申請理賠的時候,就會出現「糾紛」。



「證券(股票)」:證券營業員打電話給你可以搶進某某股票,他們真的瞭解這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和業務是什麼或是財務結構如何,有做過股價相關研究的長期追蹤嗎?他們真的懂股票?他們自己投資股票長期下來有賺到錢嗎?還是為了業績壓力所為

他們報給你一次又一次的「明牌」,累積加總後你真的有賺到錢嗎?




能怪這些「業務員」嗎?


記得二十多年前大家各司其職,各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努力,認真的「業務員」不斷精進加強本身業務相關專業,對客戶可以提供商品相關的「專業建議」,現在「金控化」後,只要考上一些金融相關證照之後,在法令規範內就可以「跨領域」銷售,保險業務員也可以賣基金做房貸、銀行理專賣基金也可以賣保險、證券營業員則是基金、保險都可以做,在業績壓力下互相「搶地盤」,這樣真的好嗎?大家真正懂得那些「跨領域」的相關商品嗎?長期來看這樣對客戶真的有比較好嗎?

很可能非但「跨領域商品」不夠瞭解,為了銷售商品的壓力,最後連自己本身領域原本的專業也不再提升,專業終究變成了不專業,最後變成客戶反而比業務員更專業。



這只是單純「業務員」的問題嗎?


主管機關多年前開始這種美其名所謂「全方位」的交叉銷售模式,真的對一般消費者好嗎?

這樣的做法真的正確嗎

我無法給出正確答案。

不過我能確定一件事,目前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雖然我們無權訂定,但我們總可以睜大眼睛,找一位「專業又有道德的專屬理財顧問」吧,或許這是我們在做投資理財規劃的第一步。


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


具「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證照的理財顧問,大都會以客戶(消費者)利益做為優先且較為全面性的考量,也會針對你個人「設計(量身打造全方位)」適合你的理財規劃。


每個人每個階段的理財計劃都不相同,在現今混亂的市況下,CFP或許是試圖想要做好「投資理財規劃、資產配置」者的優先選擇,不過還是得利用一些時間在千位中找到和自己「磁場(投資理財屬性)」相近的CFP,互相溝通較無障礙下有利發揮事半功倍效果。




PS.國際理財顧問認證總會(FPSB)將於10月份在世界各地同步舉行2018年「世界理財規劃日(WFPD)」活動,目的是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從CFP專業認證理財規劃顧問中得到有效的理財規劃建議,而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將於9/29上午在台北以及下午在高雄南北兩地舉辦「台灣理財規劃週公益理財講座」,講座後現場可預約由全台多位CFP專業認證理財規劃顧問提供的公益理財規劃諮詢。

共襄盛舉報名資訊請上TFPA網站:http://www.cfp-tfpa.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