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3rd-5.衍生性金融商品>不碰

GOWIN投資模式是以資產穩健增值為主要目標,而衍生性金融商品(ex.權證、期貨、選擇權⋯⋯等)以小搏大、財務槓桿操作、投機性質高,雖然做對了投資報酬相當高,但做錯時虧損的負投報率也是倍數擴增,不符合「穏健」原則。

很多證券公司單獨或聯合舉辦一些衍生性商品的競賽(甚至連交易所也站在鼓勵立場),都強調投入小錢可獲取大利或是解釋其具有避險功能,鼓勵一般投資人或是小資族群積極參與,這種鼓勵投機的各類商業活動,個人是相當不認同的!另外,像是各家券商發行很多檔權證,到期時大部分幾乎都變成「歸零膏」,價值歸0,投資報酬率是-100%,不論是小買(小錢)或是大買(大錢),都是重傷害!

坦白說,大家在股票市場應該常常聽到:「投資股票100個人當中大約有將近10個人能賺到錢」,而衍生性商品100個人當中,長期操作下來能夠真正獲利的,可能不超過3個,所以它對我而言,其實跟賭博沒兩樣,完全不符合我們所重視的「穩健原則」。

例如,期貨是「零和遊戲」,有人賺到錢就是有人賠錢!比的不是誰的交易經驗豐富或是投資功力深厚,而是誰的拳頭大(資金龐大)誰的勝算就高,我自己以前也在公司期權主管的「鼓勵」之下,操作過衍生性商品操許多年,儘管賺賠之間加總累積後還是有小幅獲利,但花了自己太多時間在盯盤,相對所創造的利潤根本不成比例,回想起來實在是浪費時間,加上是槓桿倍數操作,風險過大進而造成心理壓力,並不符合「簡單」之投資原則,所以我決定不碰!

ps.公司期權主管長期觀察我的盤勢看法,準確度蠻高的,問我為什麼不利用看盤的專業技巧快速賺更多錢呢?所以才開始接觸衍生性商品。

當然,如果你自認為是那3%裡面的「高手」,那就另當別論!我只能提醒你,操作時儘量小心謹慎些。

ex.多年前一位偏好技術面操作的客戶,在看好後勢的情況下,佈局滿手期貨多單,帳戶內可動用的保證金全做到滿,遇到了美國911事件,結局是被公司強迫執行反向單沖銷,最後,不但原來的保證金沒了,還要給公司好幾十萬,一次就「Game Over」出局!也是讓我日後不碰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另一個原因,因為我知道我的拳頭永遠比不過洋槍大砲(外資)。

當我清楚自己在股票操作上可以賺到「穩健增值」的錢,又何必急於一時利用槓桿交易,去賺那種風險極高的快錢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