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 Q&A 》:「風險」不同

 【 Q&A:「風險」不同 】


有位年輕粉絲提到,在部落格看過一篇我以前的文章,我寫我在大展證券服務的時候,有認購我們大展的股票,上櫃之後,便全部出清⋯⋯,主要的考量是「風險」問題。

以前演講分享時,有時也會提到這個「賣股」的故事。話說當年,大展證券有上市櫃計劃,逐年讓我們員工認股,價格大約在12~14元左右,我每次都有認購,幾年下來,扣除配股配息後的成本,已變得更低,後來順利完成上櫃掛牌,掛牌後大約一年左右時間,股價漲到27塊多,我便把它出掉,將資金轉移到較大型公司的股票。

當年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我領的是大展的薪水,並沒有其它的收入,手上又累積了不少張大展的股票(大約80張左右,佔當時的持股比重算高),它每天的成交量很小,心想若是公司出現什麼突發狀況,可能會造成股價大幅波動往下跌,不但手中股票可能變現不易(流動性風險),市值也會大縮水,更嚴重的話,甚至連薪水都可能會領不到,股價薪水兩頭空狀況若發生,對我的「風險」實在太高,所以在股價一波漲勢下獲利超過一倍,便決定把大展股票都賣掉,再把那筆錢投資到其它的股票上,對當年的我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粉絲的問題是,他有一位已在台積電工作幾年的好朋友,存了一點錢,不想把錢全放在銀行裏面領微薄的利息,也想做一下投資理財,但是對股票市場和基金都不熟悉,只買他們公司(台積電)的股票,粉絲曾跟這位好朋友提到我的故事給他參考,可是又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問我是不是這位朋友不應該把領到的薪水拿去買台積電?他想知道朋友這樣做的風險,是不是如我在大展時一樣?

根據粉絲所述,這位年輕朋友的投資屬性應該是偏屬相當保守,對金融市場和股票研究並不感興趣,他比較了解的就是自家公司的營運狀況,由於不想花太多時間在不懂的股票市場和基金上面,所以單純地只買進台積電(他最熟悉的公司)股票⋯⋯⋯。


這位朋友雖然和我一樣都是買進自家公司股票,但他的「風險」跟我在大展工作時買大展股票的「風險」,並不相同!


一、公司產業地位不同:「大展證券」是一家中小型企業,而且在金融產業中,相對只是一家小公司,並非產業中具相當競爭力的公司;而「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產業中,位處領先地位的龍頭企業,已是業界最「德高望重」的國際級企業。

二、投資屬性不同:當年我的投資屬性偏屬積極,對股市具濃厚興趣,對數字跳動充滿熱情;而這位年輕朋友相當保守,要求的不是高報酬,而是長期穩健的增值。

三、投入金額比重不同:我幾乎是把所有的薪水都投入股票市場(包含大展證券和其他上市櫃股票);而這位朋友只是從薪水中提撥部分金額買進台積電股票存起來。

四、投資理財性質不同:當年的我,在股市是以「錢 => 股票 => 錢 => 股票 => 更多錢」為首要目標,是投資性質,甚或投機、而非理財;這位年輕朋友比較像是長期投資理財規劃、一步一步儲蓄和存股的概念。

簡單從上述幾點可以看出,兩個人雖然都是買進自己所服務的公司股票,但他和我「當年的風險」完全不同!畢竟台積電已是該產業難以憾動的龍頭公司,每天的成交量夠大,不會產生哪天欲變現時的流動性風險問題,逐步慢慢買進台積電這樣的理財方式,讓他相對安心,可以更專心於本業工作上,應該算是比較適合他的方式,或許未來在投資增值績效上,不見得會是最佳,但對他這類投資屬性的人來說,如果因為選股買股買到一顆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最後的結果反而會變得更糟。

這位朋友該留意的,是買進時如何把成本降低,若仍不想花點時間觀察股價變化,可以採取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價格高時少買一點股數,遇到下跌時價格低時多買一點)方式來長期理財。如果可以利用年輕時撥些時間閲讀財經相關書籍,加強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未來隨著年紀增長在存款愈來愈多後,做好下階段更全面更適合的理財規劃。

另外,上述的狀況,若換成是在台積電已服務許多年且已擁有一定資產(PS.投資屬性亦屬相當保守、錢存在銀行又覺得利息無法對抗通膨、對股票市場的公司都不熟、最熟悉最有信心的就是自家台積電公司),在資產配置上,我覺得可以再做些調整,像說,如果已是銀髮族,也擁有自住的房產(無房貸),也做好足夠的醫療、長照等保險的朋友,除了投資台積電之外,如果想把風險再分散一點,在資產配置上可以布局一些美國公債、或是等下次股災來臨時,逢低分批買進一些國內外具代表性的ETF(例如,國內的台灣50、美國的SPDR標普500指數ETF)⋯⋯等風險性(長期)較為不高的金融股債商品,這樣股債的搭配,可以將風險再降低一些,未來退休後有固定的收益以支應日常生活開銷,應是可行的配置方向。


結語:

投資屬性和資產多寡不同,在資產配置上的做法自然不同,隨著年齡和資產的增長,在配置上也應該要適時的調整。

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在理財規劃上都可能不盡相同,愈早進行理財規劃,並做好不同階段的資產配置調整,應該有機會達成退休年金自給自足目標。

我們書中強調的~「理財先理心、投資亦同」!投資要投得自己「心安」,這點相當重要!

相信一定也有很多在大型績優集團公司(ex.台塑、鴻海、台達電⋯⋯等)認真工作打拼的朋友,跟上述的個案狀況類似,並沒有太多的時間或是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投資上,也不放心銀行理專所推薦的國內海外基金,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找出自己安心且適合自己的理財規劃方向、做好不同階段的資產配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