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



最近又有朋友問到,我為何「排擠」高價股或股王、股后列入GOWIN投資組合名單?


之前我在我們「GOWIN投資模式」中提過「10 < 1 」的觀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價股

(1)一般投資人閒置資金並不是很寬鬆,不容易達到「分批佈局、降低平均成本」目的。

(2)高價股或是股王股后一旦開始「修正」,股價常出現「腰斬」現象,為了避免犯下市值大縮水的致命嚴重傷害,所以才未將它們列入。


「物極必反」:當股價漲了又漲、再持續上漲,配合一些「利多(產業面、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讓股價愈拉愈高,在我的觀念裡,一旦出現任何「風吹草動」的變化,股價下跌的速度也會非常驚人,這個可以從很多歷史的經驗得到結論,之前的股王大立光從6075元下修到3000元,跌幅超過5成才止跌反彈,「物極必反」這個道理大家一定都聽過,千萬不要成為股票市場中最後的那隻老鼠。

ex.現在很多利多消息的被動元件、矽晶圓⋯⋯等類股股價狂奔,例如股后國巨利多頻傳,4月單月自結損益26億、5月自結損益35億(PS.EPS是9.95元,報載淨利率還勝過股王大立光),前5月獲利已達103.9億,每股純益29.53元⋯⋯⋯,接著禾伸堂、華新科也分別公佈自結5月份每股純益是2.17元、3.01元。就我的股市交易經驗,財經新聞天天講產品大缺貨、獲利多好又多好,或許「短期間」股價還會在高檔盤踞,但高處總是不勝寒,我們是以長期投資為主,「產業景氣有高低循環,股價也許正處於短多長空階段」,而且股價常常會「領先(提前)」業績反映,萬萬不可忍不住而「下海(股海)」搶進。


就以前當營業員的經驗,一般人的「投資心理」常常是,手上持有已經漲很多的股票卻捨不得賣掉因為「怕少賺」,若出現不好的訊息或是找不到任何訊息但股價卻開始下跌,這時候持有股票的人一開始的心裡想法會是「再看看」,接著股票再往下時,會告訴自己等反彈上來再說,當真的出現小反彈時又變成「捨不得出」了,因為股價距離高點已有一段距離了⋯⋯⋯,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股票市值就被蒸發了,最後造成「大幅縮水」,所以我反而會告訴周遭朋友應該更加小心,留意手上若有「漲幅大」的股票是否已到「物極」時點了。


「否極泰來」:反之,「低價股丶低基期股」顧名思義就是股價較低或是從高檔跌下來的幅度已經很深基期相對較低,我會持續追蹤留意是不是已到了「否極」的時刻,這類型股票可以讓我在有限的資金下慢慢分批承接,做好平均成本概念,利用時間以及產業景氣循環等待它的股價「泰來」回升,以達到我的預期投資報酬率現階段的佈局標的之方向亦是如此,就實際經驗來說其風險也相對較小些。PS.目前的股后國巨,多年前也是低價股,低的時候連面額10元都還不到!


到底是10元那時候是佈局良機,還是目前千元的價位?答案應該很清楚。




註:「10 < 1」:http://gowin12682.blogspot.com/2016/10/23rd-3rd-10-1-112-358-10-1-10-2015.html

註:「6000元的大立光能不能買」:https://gowin12682.blogspot.com/2017/09/6000-600066807350eps5800-gowin-gowin.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