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3rd-2:我自己以前投資高價股之心得:

還記得大概是在100年時,當時自己仍處於相信「明牌」階段,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報給我2支明牌,其中一檔就是高價股「鴻準」,當時股價在120元左右,它的獲利能力不錯又是鴻海集團關係企業,加上是來自信得過的朋友所說,一開始就先小買幾張。

股價有漲有跌一直在某一區間來回整理,持續買進佈局,時間一久就愈買愈多張,後來好像是在102年時出現「鴻夏戀」消息,心想如果鴻海集團能夠順利拿下SHARP的話,它的股價應具向上的想像空間。

不過事與願違,當時此合作入主案一波三折,股價最怕的就是這種不確定的因素,加上業績有些呈現衰退現象,當然股價開始逐漸往下跌,陸續跌我仍一路逢低攤平,結果愈攤愈平。

由於已買進了不少部位,加上手上也有其它股票,手上資金相當有限,當它跌破70元就不敢再加碼了,這是我投資高價股的親身經驗。

後來我是用「換股操作策略」,在某一契機發現另一檔標的,透過某些跡象顯示較具上漲動能,決定換過去才把鴻準虧的金額Cover回來(詳情日後在「投資歷程」再敍),

而從我買進高價股的心得體悟,很多高價股之所以股價能夠高高在上,大都是以獲利佳且業績大幅成長為主要因素,而股價通常都是領先反映(市場中永遠有人比你我早知道),在公布業績成長之前就會達到股價高點。

同理,當高價股的股價開始往下跌時,市場上投資人剛開始可能會找下跌之理由,但在遍尋不著下跌原因時會告訴自己這只是短暫幾天的回檔整理仍會持續加碼,此時並不會有任何戒心,當下更期待股價應會快速地反彈回來,心態仍是偏多,根本不會想要賣掉,但就在未來公布EPS後才會恍然發現,原來是高獲利不再或是成長停滯甚至是出現大幅度衰退情形,但在這個時候你想跑卻已經賣不下手,因為股價在前面早已慢慢下跌了一段,公佈業績之後很可能再加快往下修正一段。

這也就是我之所以把高價股排除在外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為了避開這種「股價時間差」的可能傷害,隨時提醒自己把高價股視為拒絕往來戶!其實很多非高價位股票也有這種現象,但我的觀察是高價股似乎特別明顯。

PS.當然有一些股票是市場主力藉由籌碼戰優勢而將股價一路炒高,這類股票的股價通常是暴漲之後暴跌,喜歡操作這種沒有基本面,純粹是靠主力炒作的投資人,市場上其實並不少,股票市場中每個人喜歡的類股和操作方法各有不同,套句別人曾說過的話---什麼人玩什麼鳥!偏好操作這類股票的人最好在交易前儘可能謹慎小心些,自求多福以免受到重傷害,而我自己是堅決不碰這類型的股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