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5th <掌握要素,投資變輕鬆>


心態:自有資金,長期投資

方法:建立投資組合

資金配置:適當的持股現金比


5th.1

把房子拿去銀行抵押,借錢出來買賣股票,會不會有壓力?多年觀察客戶此行為下來,肯定會有。

縱然目前的貸款年利率2%多,相對於股票一天10%的漲跌幅看似不高,但是如果股價往下跌時,不但賺不到股票錢,還得每月支付銀行利息,時間一久壓力自然產生。

在證券公司使用融資買股票,目前只要四~五成自備款,也就是說一百萬的錢,可以再向券商借一百五十萬左右,合計買進二百五十萬左右的股票。

相當於再放大1.5倍的槓桿操作,擴大槓桿膨脹投資,一旦股價走勢不如預期,價差加上得負擔的利息,怎麼可能沒有壓力?

目前一般融資的年利率,各家券商雖有不同,但一般而言,如果你不是他們的「特殊客戶」,一般投資人大約在6%以上(PS.在各家券商互相競爭下,有些大型銀行附屬券商,有時會推出短期間的較低利率),就算你是特殊客戶,有特別低的利率條件,也不可能比房貸的利率更低,因為券商不是慈善事業也是以盈利為目的,更何況股票的漲跌變化起落之大,為了保護公司本身,向投資人收的利息高出銀行也是情有可原,至於6%以上的融資利率是否偏高?這個問題就不是你我散戶所能決定。

我們自己能做決定的是,要不要使用融資方式買股,來増加自己的投資壓力,不是嗎?

知道市場主力最厲害的大絶招是什麼嗎?

製造一種美好的上漲氛圍,讓投資人有種「不趕緊進場,就買不到股票、賺不到錢」的假象,從事營業員工作多年下來,我覺得這招對喜歡用融資買股票的投資人很有效,因為使用融資的人,放大財務槓桿操作,幾乎都是想在「短期內」就能獲利賺到快錢。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往往容易被一時的上漲行情所迷惑,非但無法「理性」正確判斷未來走勢,反而被貪婪的心理所綁架,對一時上漲的假象一再看好,容易沖昏了頭,成了市場的「死多頭」投資人。

最後主力在市場大量殺出股票,股價跌下來,讓你股價差和融資利息兩頭燒。

接下來,你會收到券商營業員的追繳電話,再來收到券商寄出的融資追繳令,如果主力更狠的話,股價下跌的速度和幅度會來得又快又猛,市場形成「多殺多」,在各券商的追繳令萬箭齊發下,會出現券商「直接」替投資人「斷頭」的現象,即身上沒錢追繳的人,不管你想不想賣掉,券商仍直接在市場上幫你賣出,再把所剩無幾的金額還給你,這就跟大家聽過的「養丶套丶殺」手法如出一轍,主力痛宰融資戶的手法,故融資買股之壓力是相當大的!

剛進入股票市場時所戰皆捷!被連續的獲利沖昏頭,自己也開始使用融資交易,
結果也是慘賠收場!這在日後的「投資歷程」再說明。

未完待續5th.2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10/30 股市週記:

《退場,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上週,上市加權指數+0點(+0%)日均量縮;OTC-0.81點(-0.64%)日均量平!
大盤指數仍是一週紅K、一週黑K格局,尚未改變,但整體價量背離現象持續。

外資動向:現股轉為賣超106億;期貨多單-4100多口,目前持淨多單82500多口。

資券籌碼變化:融資(-0.6億),整體融資餘額為1852.7億,融券(+0.6萬張),目前64.1萬張。

大盤上週最高來到9399,過高後又出現拉回,誠如上周所言 <步步過高,步步驚心>,在價量持續背離下,過高即拉回往上空間還有多少,這問題必須好好思考。

外資開始要減碼了嗎?目前看來此跡象暫不明顯!

外資今年在台股買超金額已超過4000億,在國人不願意進場和潛在買盤薄弱下(PS從股市名人阿土伯形容自己,現在都變成股市宅男,即可看出台股交易之冷清、買盤無力現象),外資暫已處於「被自己套牢」狀況,在成交量持續萎縮想跑也跑不掉,但國際市場若有任何風吹草動,出現需做資金部位調整時,盤勢下跌將在所難免。

外資撐住大盤指數為首的台積電,總市值已超越 IBM,股價如果突破200元以上將挑戰 INTEL市值,有多大機會出現在這波以外資主導的行情中?值得大家花時間想想。

11/8即將美國總統大選,11/15前上市櫃公司必須公布Q3財報,加上美國升息在即⋯⋯等,11月份變數不少,姑且不論希拉蕊或是川普誰會當選,但美股已走了8年多頭行情,升息之後全球資金會產生什麼樣變化,連經濟學家們的看法都是分歧,何況是你我散戶?

「一顆蘋果救台灣」!是股市投資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因為靠蘋果公司加持的概念股相當多,不過在這兩天,Apple的MacBook Pro 新筆電和Microsoft 的28吋新桌機Surface Studio發表會中,Apple賈伯斯時代一向引以為傲的創新,似乎被Surface Studio 比了下去,加上小米發表一款創新的陶瓷機身無邊框全螢幕手機,其CP值相當高,若再看到Google Home這款智慧家庭音控設備似乎也優於Apple的Siri。

身為Apple產品愛用者的我,不禁要為Apple這家公司捏把冷汗!而我更關心的是,將對台灣蘋概股的未來股價造成什麼變化,我想現階段採取不加碼、先避開或許相對安全些。

事先做好外資的部份資金,可能撤離台股的準備是必要的,所以我認為《退場(降低持股),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執行資金控管是目前較好的投資策略。

技術面來觀察,10月第一個交易日開盤指數是9219,如果週一10/31收盤指數沒有下跌超過87點,月K線就會收紅,形成月線連6紅,若此,下個月(11月)會不會在連漲6個月下出現拉回走勢,就必須更加謹慎一些!

另外,偏好短線交易的投資人,須留意有很多股票早已悄悄跌破季缐位置,行情一旦反轉向下,根據歷史經驗,下來的速度恐將加快,不得不慎。

至於中長期投資人,在「漲就量縮;跌就量增」仍未改變下,目前的9300點位置不必躁進,可耐心等待理想買點出現!


PS.每個人資產配置、投資組合、投資屬性各有不同,此盤勢觀點僅是自己投資記事用,並不做為任何人的投資判斷依據與建議,請看到本文者勿複製轉傳他人謝謝。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4th.3.2(逆向思考,人棄我取,人要我給)

接著再來看另外一個例子,10373123:55高雄發生非常嚴重的氣爆事件,大約有32位同胞死亡丶321人受傷,並造成多條重要道路嚴重壞損,當時新聞連續播報此頭條新聞,連一些政論節目都加入此事件之討論,直指源頭應該就是證券代號1704榮化(李長榮化工)這家公司。

當時它的股價,連續每天都是以跌停板開出直到收盤,市場上流言不少,傳言榮化公司未來必須負擔的龐大賠償金額恐是「天價」,倒閉之虞的耳語不斷,當時股市瀰漫恐慌氣氛,股價從731日原本的的收盤價25元,之後天天開盤就跌停板一價到底(當時漲跌幅是7%,目前已調整為10%)!

81日到87日這五個交易日,每天成交量只有一兩百張,出現流動性問題想出也出不掉!一直到第六個交易日88日,雖然仍是跌停板16.25元一個價到底,但成交量已擴增到九千多張,顯示有人(有心人或勇敢的人)開始進場佈局。

次個交易日811日,開盤是以高於跌停板價格(15.15元)一檔的15.2元開出,把所有心生恐懼賣不掉的人,所掛的賣單全部吃掉,在經過震盪之後,雖然仍然以跌停板做收,但卻爆出7.3萬張超級大量(Smart Money進場)!

接著反彈了幾天!

之後,再度跌到81912.15元低價才正式形成底部,股價開始展開反彈向上。

這段期間有很多投資人,因為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利空訊息」相當多,引發恐慌情緒殺出手中持股,無法理性評估榮化是一家底子夠厚、產品也具競爭力的公司。

最後,它並沒有發生如外界一再看衰,將倒閉(股票變成壁紙)之狀況!

我們來看一下股價變化,在經過此事件,它的股價由12.15元打底成功之後,在104122日時最高價反而來到38.45元,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股價由12.15元漲到38.45元,漲幅超過200%。

或許,我們不可能這麼厲害買到12.15元,而賣到38.45元獲利200%,但如果我們有「逆向思考、人棄我取、人要我給」反市場操作的簡單投資觀念,至少應該不會在恐慌消息充斥時,人云亦云之下匆忙殺出手中持股,反而可能從200%的漲幅中賺到其中的20%、30%或是更高的獲利。

自己多年經驗下來,在股市中經常提醒自己,也會不厭其煩地告訴客戶這個簡單的投資觀念。如果大家能夠善用「逆向思考,反市場操作」的概念,或許可以提前達成每個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進而更一步接近財務自由的終極目標。









108.01.30 補充: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化工股-榮化劃逗點-結束41年上市生涯-020812163.html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4th.3.1

<逆向思考,人棄我取,人要我給>

逆向思考、反市場操作,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但在當下執行起來卻又困難重重,這又是為什麼呢?說穿了還是「人性」!就像在1st部分(簡單說明股市特性)時開宗明義講的「人性不曾改變」。

人們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話,尤其是在股票市場聽到好消息,一則又一則出現時,深怕賺不到錢,就勇敢跳了進去而且採取積極買進策略,結果,正中了市場主力一步一步所設下的圈套,開始住進套房;當聽到壞消息股價往下跌時,開始擔心害怕甚至心理恐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匆忙殺出手中股票,

這不就是市場主力最擅長的坑殺散戶手法嗎?

儘管你我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投資散戶,但千萬別成為主力眼中的待宰羔羊!

如果我們能夠具備「逆向思考、人棄我取、人要我給」,反其道(市場)而行的正確判斷觀念,有一天你將會發現,投資報酬率很可能會相當可觀。

我們來看個實際例子,齊柏林先生是一位以關懷我們台灣環境保護的紀錄片導演,拍了一部「看見台灣」紀錄片,意外發現高雄某河川的污染源頭,很可能是來自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全球最大IC封測公司),當時(10212月)新聞炒的沸沸揚揚,打開電視幾乎都是每天的頭條新聞!日月光公司也出面道歉及捐款,立志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可見日月光公司當時面對輿論的壓力有多大!

我們來看看日月光這家公司當時的股價變化,102129日那29塊多開始爆出大量,下跌到26.65元,隔週,再爆出更大量,下跌到25.75元才止跌,當時每天新聞不斷播放下,甚至有些股市分析師預言它可能會「掛掉」,意思就是日月光半導體這家公司有可能會倒閉,才造成那段時間它的股票賣壓特別大,以致爆出天量!

但在當時恐慌氣氛下,卻有些聰明錢(Smart Money)悄悄進場買進!

從當時的技術線圖(PS.可利用各券商或財經網站提供的技術線圖)可以看出,代表散戶的融資餘額不斷下降,而扮演聰明錢的外資不但沒有受此紛紛擾擾影響賣出持股,反而逆向加碼買進,市場上的籌碼漸漸由害怕的散戶手中,流向以中長期投資為主的法人手上。

103630日~74日那它的股價最高來到42.15元,半年多的時間由最低價25.75元上漲至42.15元,漲幅超過60%,外資成為最大贏家,而散戶再次淪為輸家族。

「逆向思考」,是我在股市多年征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投資觀念!更是股票市場中的獲利法寶之一!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總額概念>

4th.2.2

相信大家看過昨天(前一篇)2個案例之後,可以問問身邊有投資股票的親朋好友,是不是大部分的親友也是一樣,在面對投資時,只願意實現獲利卻不願立即面對虧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想這應該就是,投資市場中所謂的「人性」吧!

如果你無法克服,這種在投資股票時的人性,想要在股票市場長期累積財富,進而穩健增值,我想並不容易,而我自己又有什麼方法克服這樣的人性?

其實方法並不難,我的做法是用前面一開始所說的「總額概念」此觀念來處理!

我的操作原則是,哪一支是賺錢或哪一支是賠錢,並非是我想要變現時的考量重點,因為我的持股總市值是固定不變的!賣掉哪一支股票對我來說都是一樣,手中的「股票市值總額」並不會有所影響。

而當我想要用錢變現的時候,決定要先賣出哪一支股票,是衡量當時我買它的理由還存不存在、值不值得繼續持有,或是它的股價未來具不具備上漲的潛力,能不能達到資產穩健增值的目標,並非以當下賺錢或套牢賠錢作為考量依據,一千七百檔股票中,就算是經過我們精心挑選,所建立的「投資組合」,也不可能檔檔一定賺錢。

簡單來説,我和一般投資人最大的不同是在於,我重視的是「總額」的增減變化,而一般人看的是單一個股的賺賠!

我的做法是,當其中有不符合我們原先的預期,或是發現有更理想的標的時,淘汰掉或換股操作是必要的。

在股市中,自己經歷這麼多年下來的操作經驗,一家公司如果獲利逐季、逐年成長,股價將「強者恆強」愈來愈高,而獲利逐季、逐年衰退時,股價可能「弱者更弱」愈來愈低,這個道理一直都存在,從沒改變過!

單純以手中賺錢的股票才肯賣出,而賠錢的繼續長廂廝守,一不小心跟前面客戶案例一樣,萬一股票下市價值歸零,將必須花更多倍時間才能把虧損掉的錢賺回來。

所以我常在想,投資組合中的每檔股票,都有我們當時的投資「初衷」,很難每檔股票在同一時間都是獲利的,但只要是我們的「市值總額」比剛開始投入的「總成本」更多,即代表我們的資產相對有所增加,又何需一再將焦點放在某檔股票的賺或賠這個點上面,而造成不捨得、願不願意賣出之心理呢?

勿把一開始買進的投資初衷拋諸腦後,建立此正確觀念之後,我想,達成資產穩健增值的目標,又會更近一些。

故,投資,除了具較為全面性考量的「總額概念」外,「莫忘初衷」!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4th.2 < 總額概念 >

4th.2.1

「總額概念」:手中現金+股票總市值的變化,而非只注重任何單一股票的漲跌賺賠情形!

大部分投資人手中的股票,應該不會只有一檔,至少也有兩三檔以上,大多數的人在想要變現時,首先所考慮的是哪一支股票是賺錢的,哪一支股票是賠錢的,有賺錢的股票捨得賣出,因為馬上實現獲利,賠錢的老是捨不得賣掉,因為不想立即實現虧損。

抱著「總有一天等到你漲回來」的心態,但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嗎?

我舉2個客戶的實際例子來說明:

很多年前有位客戶,手中股票超過二十檔,股票市值大約一千伍百多萬,有一天和老婆商量後決定要把老房子裝潢一下,這時候需要逐步賣出一些股票,換成現金分階段付款給設計師,當然,手中的持股有些是低於成本有獲利的,有些是套牢的。

我記得很清楚其中有一檔套牢的股票,其實他已不再看好,但卻是主力喜愛炒作的標的(萬有紙業),心裏有所期待!當時,他是選擇賣出賺錢的其他股票,來支應裝潢費用,因為不想「認賠」立即實現虧損!反而把套牢的股票全部都留在手上,結果,早已不看好的這檔萬有紙業,股票後來下市變成了壁紙,對這檔股票的投資報酬率來說,因為當時不願意「認錯」接受-20%的虧損,後來-35%、再來-50%都不願停損認賠賣出,最後的結果是負報酬-100%!

多年後,這位客戶再談到這件事仍懊悔不已,心有所感的說「當時聽你的就好了」,也不致於變成壁紙一文不值。

再來看看多年前另外一位客戶的例子,他是一位中小企業公司的經營者,但比較偏好買賣當時股價波動幅度大的「電子股」,那時候持股市值大約有伍千萬左右,有一天聊到他的兒子準備結婚,他想要賣掉一些股票變現,贊助兒子買新房的頭期款和裝潢丶傢具...等費用。

身為一位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首先我跟他説明「贈與稅」方面應該注意的相關事項,接著聽他說明準備賣出哪些股票,和大概需要準備多少金額,那時候他手中持有8檔個股,他表示想賣出哪幾檔股票各多少張,而哪幾檔目前是住在套房不想動它,要等它們日後反彈上來,回到幾塊時就可以多賺回來多少錢⋯⋯等。

當然,我的看法和他並不相同,我所考量的是「總額」問題,而非他所在意的「何檔賺錢、何檔套牢」,或許大部分的投資人不容易接受此概念吧,董事長在聽過我的想法後,他仍決定按照自己原先的做法,賣出手中賺錢的股票,把賠錢的股票留在手上,後來,其中一檔曾經風光一時的DRAM股(茂德科技),這家公司最後在產業劇烈變化下,本業虧損一再擴大,股價跌跌不休,最後也下市(下櫃)了,投資報酬率-100%!

以上,這兩位客戶都是不想改變自己原有投資觀念,明明已不看好該股票,卻因為套牢虧損之故,而不願執行停損壯士斷腕認賠,抱著「總有一天等到你回來」的心態,因而產生嚴重的負投資報酬!如果他們能夠接受我的「總額概念」,或許當時的結果將會大不相同。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4th.1.2 <沒有絶對,只有相對>


二丶以前還是營業員的時候,客戶經常會問我某一檔股票,現在價位能不能買?或是幾塊能買?幾塊該賣?

用「絶對」的價位來衡量該買或該賣,坦白說,如果投資股票用這麼簡單的一言釋之法,就能夠創造長期資金積累的話,那豈不是很完美?

現實上,很難!也不可能,除非你比股神巴菲特,更神!

來舉個例子,台積電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在我非常敬佩的張忠謀董事長領導下,公司業績蒸蒸日上不停地成長,已是一家重量級國際企業,很自然地,在投資前,除了針對其歷年獲利能力予以評估,也應該找國際性企業或是同屬半導體的公司做一「相對」比較。

ex. Intel是一家製造個人電腦半導體處理器的龍頭企業,目前台積電的股價是193元(ADR掛牌價是31.41美元),而Intel的股價是35.26美元,如果全球經濟景氣向上,半導體的景氣也不錯,未來,Intel股價由35.26美元漲了10%來到38.78美元,而台積電股價才由193元漲到200元,代表漲幅出現相對落後現象。

我便會收集相關資訊,研究是否公司的營運遇到瓶頸、訂單流失與否或是股價先前是否已領先走強一段⋯,才使股價跟不上同產業股的漲幅。

假若,營運沒有任何問題、股價之前也沒有領先現象,只是不同市場存在的落後性,那我便會考慮進場佈局。

反之,如果半導體整體景氣不佳,Intel股價已率先回檔反映,而台積電股價仍高高在上的話,我也會提醒自己,目前股價是否因為外資的「策略性控盤操作」,出現高估情形,則需考慮減碼。

這就是我所謂的「相對」觀念!

除了用股價相對比較之外,當然我們也可以用「總市值變化」做一相對比較,以衡量其股價是否有高估或低估之情形,決定減碼或是加碼,調整手中部位。

總市值=股價*已發行股份總數

例如:通常我會用兩家(當然也可以用多家)公司總市值之比值相對比較,假使大都維持在0.8:1,短期間由於利多訊息或是資金流入拉抬......等各因素影造成股價上揚,比值突然有所變動為0.9:1,那我們也得留意短期內股價是否出現高估現象,若是,則可考慮減碼部份持股因應。

PS.當然除了「同產業股」在同一期間股價變化做比較,我個人在實際操作上,也會將此比較法延伸到「非同產業股」之換股上,例如台積電和鴻海2家產業龍頭股的股價比值或市值變化、電子個股和金融個股的股價漲跌變化或是金融股之間個股的價格、市值變化⋯⋯⋯等。

如果你是剛進入股市的投資人,或是不曾聽過這種方式的人,我想在建立此觀念之後,只要再加上日後實際的操作,多多累積一點經驗,便能體悟這種相對比較法的概念,對資產穩健增值具有相當的幫助。

最後,以上舉例說明僅止於在某「單一個股」之「相對比較」概念上,而「GOWIN投資模式」著重的是在於「整體投資組合」上及各階段的「適當持股現金比重」,是更加全面性考量的模式,亦較為符合「穏健」之原則,這留待後面的6th、7th部分說明。

<自我的啟示>:

沒有任何一檔股票(拼孤支),可以讓自己「絶對」資產穩健增值永久,因為產業景氣循環有高低變化;但做好適當的「投資組合」卻「相對」可能達成。

沒有一種「絶對」致富的選股方法;但有「相對」穏健報酬的投資模式。



*106.07.01補充:

106年6/11的「股市週記」中有用(聯電和台積電)兩檔同類股說明「GOWIN投資模式」中的「相對概念」,之後聯電連續上攻,內容如後 :


<GOWIN投資模式應用>




來應用一下「沒有絕對,只有相對」此概念的擇股例子:

「台積電」和「聯電」兩家公司都是全球晶圓代工大廠,記得在2010年底那時候有位客戶問我哪一檔股票可以長期投資,那時候我說台積電這家公司超有競爭力,目前股價70元不到,每年現金股息有3元左右的水準,應該是可以找機會分批買進布局的標的,目前股價210元以上,總市值達5.5兆元,算一算這麼多年下來,每年平均的投資報酬率也是相當可觀。

日前股東會張董事長表示外資持股佔了80 %,他也沒輒,表示未來幾年公司的營運還是看好,希望有信心的國人也可以買進,與公司的營運一起成長。

但我想到2010年底時,請客戶買進持股到現在的話,從70元漲到210元,漲幅已相當大。


就GOWIN投資模式來看,其實它的股價是處在相對的高位階,基期偏高且總市值已超過半導體巨擘Intel 這家公司,雖說是我們台灣的驕傲,但這時候買進的投資風險會不會相對也偏高了些?

拿它的同性質公司聯電來做個相對比較,可以發現聯電的股價目前是12元左右,屬於低基期也是低價股。

從這個角度來看,「聯電」現階段投資的風險或許相對較低,如果股價隨著盤勢拉回修正而往下調整,我認為將它列入投資組合中,分批布局建立基本持股,未來幾年後的投資報酬應該不差,所以在這兩家晶圓代工大廠就目前的股價位階而言,我會用較為保守的心態來選擇聯電,等待未來的開花結果。

這就是應用我說「沒有絕對,只有相對」概念的選股做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