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6th.12 理財性投資標的---<高扣抵比率股>

在避免重複課稅的兩稅合一制後,上市櫃公司需設一個「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給參加除權除息的股東,在隔年五月報稅時扣抵用,扣抵比率愈高的話,相對來說繳納金額將愈少,具有節稅好處,甚至產生「退稅」的效果。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假如你是一位小資族,綜合所得稅報稅的稅率是5%,而你買的股票它的扣抵比率是20%的話,你將在報稅時享受降低繳稅金額或退稅之好處。

ex.報稅稅率為5%,股東可扣抵比率20%

股利總額:3600元(報稅時計入所得金額)
可扣抵額:600元
股利淨額:3000元(實際收到的股利金額)
可扣抵率:20%


報稅時增加之稅額 : 3600 * 5% = 180元

但可扣抵比率20%,可扣抵稅額是600元(3000*20%),超過原來的5%的應繳額180元

反而達到退稅效果(600 - 180 = 420),可以少繳納420元或是退稅!

但目前政府將可扣抵稅額減半(或許未來政策上會做些許調整),效果上也打了一些折扣,縱然如此,扣抵比率高的股票對小資族仍是相對有利。

不過投資股票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未來的股價能否完全填權息,進而達到市值增加效果,但若又能享受節稅或退稅效果就更加完美,當然假使你是高資產族群,你的綜合所得稅率高達40%,甚至45%的話,從稅的角度來看似乎就討不到什麼好處,參加配股配息與否,只能以股票價格能否往上填權息、市值未來能否增值做為考量。

PS.有位從事房地產多年的高資產客戶問我,他應不應該參加除權、除息,因為他的稅率是40%此級距,他覺得在高稅率且可扣抵稅率減半下,對他參加除權或是除息非常不利,真是如此嗎?

我是持不同看法的,我認為如果手中資金很多且屬於「長期閒錢」的性質,所要考量的應該是如何讓資產穩健增值,況且在目前銀行利率極低下,若手上閒置資金過多,在投資上主要的考量因素,應該是所投資的投資組合中的股票,能否讓資產長期穩健增值,是的話應該就值得長期持有,在扣掉繳納給政府的稅後,能夠打敗通膨、高過定存利率、勝過儲蓄型保單利率的話,仍應列入高資產族群的資金配置中。

就我長期在股市的觀察,把股票做為資產配置的一環其實是不錯的選項之一,暨可達到長期資產穩健增值目的,變現性又極佳(當你想用錢的時候,掛單賣掉之後第三天就可以拿到錢了),交易的手續相當方便,並不會像不動產的變現性較為不易且取款時間也較久些。後來他接受「市值增值重於稅」的觀念,也參加了今年(105年)的除權除息,其中持有的台積電在6/27配發6元現金股息,股價不但順利完成填息還往上漲,客戶不但賺到了股息也賺到價差。

就我個人實際選股經驗和交易操作來看,高扣抵比率股若股價處於相對低位階,在除權、除息旺季前,此族群當中會有一些股票受到市場青睞,股價具上漲動能,逢低佈局不但可以享受節稅效果又可賺到股價上漲的增值,雙重好處。

PS.可扣抵稅率可上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財經相關雜誌也會幫投資人整理出高可扣抵比率公司,另外也可以直接問你所屬營業員,算是最為方便之方式。



107.01.18晚上11:11補充:

立法院在今天晚上6點05分三讀通過稅改方案將從今年一月上路108年報稅適用。

對我們GOWIN投資模式中的「高扣抵比率股」而言,未來的新稅制不會再有此「高扣抵比率股」,將「落日」!

未來新稅制是採「二擇一」方式,每個人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申報綜合所得稅,一是「股利所得」按28%分開計算稅額,與其他類別所得計算之應納稅額合併報繳(PS.此方案比較適合高資產高所得族群);二是比較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方案,「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總額課稅,並按股利之8.5 %計算可抵減稅額,抵減應納稅額,每一申報戶可抵減金額以8萬元為限,也就是說「全年的股利所得」如果在94萬以下者可全額抵稅(PS.940,000 * 8.5% = 79,900 < 80,000)或是退稅,有利於全年所得收入不高者,也對一般投資人較為有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